贸易商居产业链中游,是上下游之间的桥梁纽带,对整个产业链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套期保值运用最广泛的群体。大宗商品类贸易商的利润很薄,经不起行情上涨下跌的风险,甚至经不起基差波动的风险,它们的经营模式一般首要做到头寸平衡。
在上下游定价都采用“基差点价”模式的行业里,如有色,棉花、白糖、大豆等部分成熟农产品行业里,贸易商最理想的经营模式是与上下游都签订固定升贴水的长单,这样他的利润就是完全锁定的,无风险的,不过这种理想状态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只能尽量去扩大它的份额。那么对没有签订固定升贴水长单的客户,只能根据当天市场上的升贴水行情报价销售。
大多数贸易商从上游厂商拿货都签订长单,但跟下游客户签订的长单往往不能覆盖采购的长单量,也即会有多余的长单量要按市场升贴水出售。在市场升贴水高于长单升贴水时,贸易商自然乐意将长单拿来的货卖给客户,这样可以赚钱更多的基差收益;但当市场升贴水低于长单升贴水甚至大幅贴水时,贸易商将长单卖给客户自然是亏损的。譬如,某贸易商跟上游签订+20的固定升水,当天市场升贴水报到+50、+100甚至更高,当然乐意将交收的长单交付给客户,获得高额利润;但如果某一段时间内行情始终是贴水呢,比如-50,贸易商的长单一吨就亏70元,此时,它们宁愿将交收的长单拿去交割,这样一吨只亏20元,加上交割费用也就在30~40元,然后从市场上按市场价采购货物交付给其客户。由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它们报给下游的升贴水往往能高出市场价20~30元,如此,还有可能挽回交割的30元损失。这样,在不能完全锁定两端升贴水的前提下,贸易商仍面临基差波动的风险,不过,通过交割来抵御风险,综合一年平均下来,贸易商维持获利的概率仍然较高。同时,在这种刚需下,行业内又诞生了一个新的业务模式——搬砖。
“搬砖”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源于东晋时期的“陶侃搬砖励志”。东晋大将陶侃平定苏俊之乱后,无仗可打,过上了安逸的日子,怕荒废了自己,每天早晨将100块砖从屋里搬到屋外,晚上再将其从屋外搬到屋里。在搬砖的过程中,砖块的数量没有增加也没有消耗,但一出一进等于做了两次运动,引申到现货贸易中来,就是产生了两次营业收入。搬砖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就是增加货物的流通性,甚至有些贸易商在市场上专门就干搬砖的事情。它们从A贸易商低升水拿货然后通过上下游信息的不对称或是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加1~2跳的升水出给B贸易商,获得基差收益;B贸易商也有可能如法炮制,把货搬给了C;直到搬给有实际需求客户的贸易商N手里。不过,随着参与“搬砖”的贸易商越来越多,加上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搬砖渐渐也没了利润,但还是有些贸易商平搬也要去搬,这时他们已不为获利,纯粹是为了做产值,做营业额,以期在其他方面获利。
同样是随着市场信息的越来越透明,纵然是通过长单固定上下游升贴水的稳定模式,其利润也越来越低,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盈利需求,贸易商们也开始琢磨新的盈利模式,在充分利用期货的基础上,以期低风险参与投机,诞生了“套利”业务。后文详述。
目前由于“基差点价”并未在所有的期货品种行业普及,也就还有许多行业的贸易商目前尚未采用“基差点价”,比如塑料、化工、钢材等行业。他们的定价模式主要还是分区域,参照主流厂商的每日报价;抑或与这些厂商签订以月(周)均价为代表的长单。这些行业的贸易商做套保时依然是以维持头寸平衡为前提,但规避不了基差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会倾向于采用月均价或周均价来签订长单(这种定价模式上游生产企业不一定喜欢,会弱化对价格的主导权,但或有其他方面原因促使上游接受),以期尽量拉平基差波动。他们会对截止到当天的本月(周)现货均价进行动态跟踪,当期货价格>当前均价时,扩大现货采购量,然后期货卖出保值为主;期货价格<当前均价时,让利接单,扩大接单量,在期货上买入保值为主。(这里再次强调了“均价”的作用,详细见“财务目标”篇。)
贸易商对期货运用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那就是“冬储”,有的行业称“淡储”,其实一个意思。利用期货“冬储”的意义我们在讲买入保值时已述,那就是大量节省资金。“冬储”本身是建立多头库存,暴露风险敞口,不遵循头寸平衡原则,实质上是一种投机。只不过,这些行业的季节性比较明显,比如螺纹钢,比如尿素,到了深冬季节,需求明显减少,待春回大地,需求明显恢复。把握这类行业的季节性需求,投机的风险相对较小。
市场上各品种都还有些小规模的贸易商没有接触和运用期货,但它们只单纯经营现货也要做到多空平衡,尽管他们自己有时候都不懂什么是多空平衡,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自然而然形成了平衡。这类小贸易商一般都是订单先行,先有订单,而后采购,有多少吨订单采购多少吨现货,多空数量一致,自然平衡。它们一般不敢建立库存,都是维持有限的客户,小富即安,业务量上很难有突破,难以做大。也有敢闯敢拼敢赌的,储备一定量库存,等行情上涨出货大赚一笔,业务规模做大。但这种做法终究难以长久,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只要一次赌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从市场上消失。往往有些贸易商初起的时候是通过豪赌起家,成功之后立马意识到风险,然后运用期货保值,稳步做大。
此外也有大型贸易商不用期货的,不过这些大型贸易商一般都有国企甚至央企背景,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它们能做到在低价位时囤积现货,拉抬价格再出货,是市场价格的主导者。这类企业其经营的现货如没有期货品种,价格容易控制,但有期货品种的,控制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市场资金的参与使得他们控制价格的成本增加,最终也被迫使用期货。但这类企业还有一个特点,仗着自身的现货优势,喜欢在期货上投机,因而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他们上面有国资委,于是被管控不允许使用期货。但不用期货,风险就不易把控,财务的利润目标难以完成,竞争力也下降。于是近年来国资委的政策又开始逐步放开,但在风控上从严,严格头寸平衡的保值,严防投机。从这里也能看出,期货运用于套期保值才是正道!
近年来,期货的衍生工具——期权也开始盛行起来。贸易商对期权也是最先吃螃蟹的。不过,从目前我所了解的情形来看,运用的不够理想,因为缺乏对期权的深层次理解和风险把控,不敢使用卖权,只能尝试买权,但买权理论上相当于保险,实际运用却不那么回事。因为贸易商的利润本身很低,而期权费往往远高于利润,运用买权保值失去意义。关于期权,我后面也会专门讲解。
一、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现状概述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在服务实体经...
一、案例背景:2013年国际黄金价格大跌之后,2014年黄金价格形势...
本方案旨在为玻璃期货品种相关企业提供价格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组织、控...
如何查询期货的出入金记录呢?登录文华财经WH6软件:点击账户->...
1、打开文华WH6期货交易软件2、点击账户-期货账户-账户交易分析报...